一竞技(中国大陆)官方网站 - 从一开始·竞无止境

电话

0631-5783230

“逆行者”拼多多:甘于牺牲利润专注扶持商家

标签: 智能钓具 2025-08-29 

  

“逆行者”拼多多:甘于牺牲利润专注扶持商家(图1)

  电商行业围绕即时零售开启新一轮投入,拼多多选择继续重投平台生态,扶持商家。8月25日,拼多多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。受高质量发展加大投入的影响,拼多多本季度营收增速放缓至7%,单季营收1040亿元;调整后净利润327.08亿元,同比下降5%。

  今年二季度,为了与商家共同应对新挑战,拼多多在“百亿减免”等惠商举措的基础上推出“千亿扶持”新战略,将高质量发展投入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量级,也首次在电商行业开启了“千亿级别”的惠商行动。

  “当下,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还在持续,电商行业围绕新业态的竞争也愈加激烈,我们将继续专注高质量发展,坚持消费者导向,为产业的长足发展创造空间。”拼多多集团董事长、联席CEO陈磊表示,在持续加大投入的过程中,短期业绩难免会有波动,公司更愿意立足长远,把长期价值放在短期利益之前,扎实做好生态建设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,持续普惠消费者。

  传统电商增长放缓的情况下,即时零售成为新的增长动力。今年以来,传统电商加码即时零售,整合内部资源后发放补贴,掀起外卖大战,并分化为“一竞技三大阵营”。而伴随竞争不断升级,整个行业开启新一轮的投入期。

  行业围绕新业态展开新一轮的激烈争夺,外界不可避免地猜测拼多多是否入局抢地盘。今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,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、联席CEO赵佳臻明确表示,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,平台将以更积极、长远的视角看待竞争,将行业竞争转化为推动生态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契机。“平台主动选择加大投入,牺牲部分自身利润,以帮助中小商家拓展发展空间。管理层认为这是平台应当承担的责任,也是对生态系统的长期投资。”

  巨头加大投入新业态之时,拼多多继续选择修炼内功,投入重金扶持商家。去年下半年以来,拼多多在电商行业率先推出“百亿减免”“电商西进”“新质供给”等一系列开创新举措助力千万商家提质增效。

  一系列重投平台生态举措下,拼多多主动牺牲短期业绩,业绩降速。去年至今,高投入的影响下,拼多多连续多个季度的营收、经营利润增速放缓。今年,拼多多又推出“千亿扶持计划”,投入力度再次加大。受此影响,拼多多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,营收增速放缓至7%,达1039.85亿元;调整后净利润327.08亿元,同比下降5%。

  分收入来看,二季度,拼多多来自在线营销服务和其他业务收入557.03亿元,同比增长13%,增速自去年一季度以来持续下降;交易服务收入482.81亿元,同比增长0.7%,增速同样持续放缓。

  拼多多管理层始终坚持“长期主义”。管理层认为,只有主动作为、与产业链和供应链紧密协作,才能推动行业实现长期健康增长与高质量发展。面对日趋白热化的行业竞争,选择将注意力聚焦在具体商家,落实商家扶持工作。

  新一轮的行业竞争中,拼多多应对竞争的核心是加大对商家生产端的投入,与广大商家共同实现高质量、可持续的增长。对此,管理层提醒,不认为该季度的利润可以持续,未来的波动依然会比较大。

  一直以来,云南昭通虽有“世界马铃薯高原种薯之都”的名号,却深陷产业困局:红皮黄心的“米拉”土豆犹如深藏的黄金无人识,多数只能作为初级农产品低价外销。

  最近几年,山间洋芋变为“00后”爆款零食。拼多多商家在当地开设工厂,引进智能化生产设备,将昭通土豆研发出了不同口味的薯片,在平台的扶持下成功打开全国市场,初步形成了“网红薯片”的品牌效应,把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,还带动当地1.1万户农民增产增收。

  为将“千亿扶持”精准送达有需要的中小商家,今年二季度,基于“千亿扶持”的空前投入,拼多多持续为千万商家降佣增效,并全面扩大对中小商家、新质商家以及品牌商家的扶持力度。

  今年4月以来,“多多好特产”专项团队先后走进随州稻米、昭通土豆、昆明鲜花、商丘鸡蛋、抚州竹笋、仙桃水产、舟山海鲜、贵州刺梨等农特产区,针对各地的商品特点、产业优势,继续实施定制化扶持,通过丰富产品、店铺矩阵,解决生鲜商家季节性供给不足的问题,实现长效发展。

  高效扶持之下,部分商家通过科技手段来改造供应链效率,研发出高科技含量农产品。有商家联合高效技术团队,共同设计并研发智能工厂与智能化生产线,通过自动化手段生产高品质蔬菜沙拉产品。这也使得过往仅在线下渠道可见的生鲜商品,得以通过平台快递配送至消费者家中。

  拼多多近期发布的《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》显示,在“多多好特产”的扶持下,全国各地农产品加速出村进城,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%,时令水果销量同比增长51%,海鲜水产销量同比增长48%;平台农产品商家数量也保持飞速增长,00后商家数量增长超3成。同时,平台农产品供应链和物流能力不断提升,农特产业加速实现转型升级。

  “多多好特产”专项团队深入各大农产区的同时,在“千亿扶持”的加持下,拼多多“新质供给”专项行动也加大对产业带商家的扶持力度,专项团队通过走访义乌小商品、晋江零食、灌云服饰、佛山童装、威海渔具等产业带,深入了解商家的需求,分析产业的发展困境,然后利用平台的数字技术,以及黑标店铺、多多视频等新方式,积极探索产业升级的新思路、新模式。

  素有“中国鞋都”之称的晋江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曾涌现出安踏、特步等大牌,被称为“晋江系”。近年来,“新晋江系”正依托拼多多快速生长,它们以“质价比”为核心竞争力,借助平台精准扶持和数据洞察,打开年轻化、细分化市场,成长为“小安踏”。

  在义乌,当地的小商品市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,商品的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,很多商家、工厂陷入低门槛、低利润的怪圈。为了解决当地产业的痛点,拼多多对商家系统进行专项升级,在后台为商家精准筛选出爆款潜质的产品,义乌商家据此对潮玩收纳盒、微波炉加热盖、按压式冰格等小商品进行研发创新,在平台扶持下很快实现了新突破,很多单品的利润实现了4至5倍的增长,也助力义乌小商品打开了品牌化发展的路径。

  除此之外,“千亿扶持”也在积极赋能品牌商家,尤其是传统的国货品牌。今年618大促期间,自然堂拼多多渠道总监田晓丹就发现旗下小紫瓶精华在拼多多走俏,超七成购买人群为18岁至30岁的年轻人;在拼多多站稳脚跟后,大宝团队从拼多多数据中发现,三四线及县域市场用户对小规格的产品尤其感兴趣。由此,团队推出多款拼多多专供款。其中,SOD蜜改良规格后,产品销量最终破两百万支,是大宝入驻拼多多后的第一个千万级爆品。

  受益于供给侧的一系列投入,拼多多的消费潜力也得到进一步释放。618大促期间,平台全域消费持续火热,数十个类目的销量创下新高,仅百亿补贴“超级加倍补”活动的单日订单量就超过了376万单,广大消费者日益丰富的新需求得到持续满足。

推荐新闻